盛夏之约
——毕业25年再聚首,携手共游嶂石岩
2017年8月10日,中师毕业25年后,我们班17名同学相会于母校——元氏师范,没有过多的寒暄,重逢的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。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曾经的教室(现在是高三学生的教室)、礼堂、餐厅、小红楼、操场等。每一处地方都能唤起我们对点滴往事的回忆。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一段青葱岁月。
“不早了,我们去吃饭吧。”曹哥提醒我们。再美好也无法回去,再留恋也终要离开。我们告别了母校,只把深情的目光留下。
午饭后我们前往嶂石岩,下午三点半左右到达景区。何弟早已等候在那里并为我们安排好了食宿。
入住漱槐宾馆后,时间尚早,我们相约去较近的景点“回音壁”。也许是因为兴奋,我们并不觉得很累就到了这世界最大的回音壁前。我们放开喉咙呼喊:“大——山,你——好!”当听到大山的回应时,我们情不自禁的欢呼跳跃起来。“听到回音了,听到回音了!”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不能不令人感叹。暮色渐起时,我们才恋恋不舍的下山。
8月11日早8点左右,我们从漱槐宾馆出发,开始了向嶂石岩主峰的攀登。临行前凤因为担心爬山下来后腿疼,说不去了。我们鼓励她一起去,说能爬到哪里算哪里,累了就就地休息。而胡哥因为前些日子扭伤了脚,还没有完全恢复,所以只能一个人留守宾馆。张哥和曹哥因为单位有急事早晨早早赶回去了。这样17人中,爬山的剩下了14人,虽然有些遗憾,但我们还是有说有笑的出发了。
起初因为兴奋,体力也足,我们爬的较快,还不时的摆个姿势或者很随意的拍张照片,以期留下美好的纪念。霞不知什么时候还采了几朵牵牛花,每人发一朵,戴在发间、耳际,然后我们或坐或站在台阶上合影。我们忘记了年龄与羞涩,美美的醉在这片温情的世界!
前方的风景吸引我们好奇的心和探求的脚步。我们继续前行。不一会儿,腿就开始发酸,汗水渗出额头,我们像老牛一样大口的喘气,于是停下来稍作休息。片刻男同学就开始催促,“走啦,走啦”,我们就重振士气,互相鼓舞着前进。一路上认识了樱桃、益母草、漆树等植物。
大约9点来钟我们就到了“一线天”。山路突然变的狭窄、陡峭,没有了台阶,只能爬着上去。我们互相提醒、互相搀扶着往上爬。先行爬上去的李哥,拿着手机对准我们喊着:“看这里,看这里。”我抬头稍作停顿,大声的回应“拍上了吗?”“有了。”他摆摆手示意我们前行。最后的三四米坡路极险,走在前面的廷有点畏惧,这时廷前面的何哥停下来,我后面的路哥超过我和聪、廷,稳稳当当的斜站在陡坡上,伸出大手说:“没事,来,我拉你们上来!”于是我们借路哥的手上了陡坡的一半。而何哥像路哥一样,伸出大手帮我们上了陡坡的另一半。我们甚是欣慰,因为困难处有男生充满力量的手给予我们温暖和帮助!
我们全部上到了一线天的平台上,第一次有了一种征服的快感,个个喜笑颜开。李哥又站上高一点的台阶拿起手机对着我们喊:“看这里,看这里!”我们接着回应:“照上了吗?”“有了,有了!”他十分肯定的回答。于是我们散开继续前行。“进书,有什么了?”不知谁故作疑惑的问了句。“双胞胎!”没听清谁接了一句。我们爆发出一阵大笑。“何止双胞胎,明明是一窝儿!”我们狂笑。笑声响彻天宇,震荡着山谷……
征服了“一线天”,我们士气大增,接着前往第二处景点“圆通寺”。山路时而舒缓,时而陡直。植被越来越茂密,强烈的阳光几乎都无法穿透。阳光只偶尔从树隙间挤进来,投射到小路上,形成斑驳的倩影。
走平路还好,上台阶说实话我就有些发怵了。因为此时体力已经消耗了不少,头发帘都湿透了,一绺绺的粘在脑门上,马尾辫梢儿也湿透了,几乎能拧出水来。尽管如此,向上的信念一直未动摇。中间时不时有人说:“还爬呀?”“受不了啦!”“累死了!”可是没有人真正的停下脚步。于是“圆通寺”就呈现在眼前了。
这里正在施工,就山体雕刻的神像还没有最后完成,山上有泉水涌出,取名“乳泉”。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一会儿,向导何哥就带我们下山,因为要想上到第二个平台,也即坐缆车下山处,必须下山一段路再接着向上,方可到达。这真可谓是“上下求索”了。
路上的风景大同小异,只是俯视所见峡谷愈来愈深,那些山脚仰望所见的山顶此刻只能远远的俯视。行走这段路的过程,也许是因为劳累的缘故,我们拍照的兴趣大减,似乎只有喘息的份了。路上小憩的时候,一个个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似的,蔫头耷脑的。“走啦,走啦,快到啦!”是男生的催促与鼓舞让我们一步步到达第二个平台。这时已经中午12点半了。贴心的领队给我们买了鸡腿、香肠、水。我们大口的吃着,缓解着疲劳,补充着能量。“还上吗?”有人问。“都到这里了,干嘛不上,上!”福哥斩钉截铁的回答。于是我们打起精神,向主峰进攻!
我们爬了很陡的一段路,抬头仰望前面露出一个小屋顶,有人说,那就是山顶了。于是我们忍住疲惫,鼓足勇气,一步步接近目标。谁知当到达那里时才知道那不过是一个小摊点,供游客休息,补给能量。失望让我们一屁股坐在那里,似乎就赖在那不走了。
休息时听说爬到主峰以后,还得重新下到第二个平台才可以坐缆车下山。慨叹之余,有人打起了退堂鼓,决定不爬了。休息够了,我还是觉得主峰风光无限,不到峰顶是遗憾。
我们一行14个人,有3个决定在原地留守,剩余11人向主峰进攻。说实话,此时有些小兴奋,因为选择了前进就意味着可以揭开主峰的神秘面纱,一睹主峰的风采了。如果大部分人放弃,恐怕只能少数服从多数,与主峰的美景擦肩而过了。不能不说,与何人游,决定了你能观何样景。但同时选择前行也就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与更多的困难。
果不其然,一段一段陡直的台阶路似乎没有尽头。这时又有人打退堂鼓,福哥又是那句“都走到这里了,能不上吗?上!”于是我们又迈开了通向主峰的脚步。路上不时有下山的游客,我们打探还有多远?要走多久?山顶风景漂亮吗?有花儿吗?“不远了,马上到了。”“大概半小时吧”“山顶有花园,很漂亮!”一句句回答似乎卸去了我们的一些疲惫,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。我们憧憬着,前行着。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,形成一道道袖珍版的小河,我们也顾不得擦拭。
终于最险的一段路到了,其实所谓的路是人们就山体凿出来的仅容一只脚落地的石坑儿。山路一旁有护栏围住。山路也仅容一个人通过。因为要抓着护栏爬行,所以只能把昨天爬山时捡到到的,今天又陪我走了一路的“拐杖”放在类似“天梯”的这段路的起点,期待下山时,它还在这里等我。看似极险的天梯爬起来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惊险与害怕。我边爬还边停下来看风景。远处山峦层层叠叠,我们住宿的宾馆一带浓缩成窄窄的飘带一般。近处峡谷深不见底。不仅感慨自然的神奇与博大。同时也为自己骄傲,因为自己已经站的这么高了。
天梯的尽头就是通往山西的嶂石岩主峰的售票处。我们买了票,兴高采烈的上山,期待满山鲜花绽放的盛景乍现,赏花的妩媚,嗅花的芬芳。可是走了好长一段路,也没见到几朵花。心中猜疑,莫非山顶花园只是传说?“还不到吗?”我们有些不耐烦了。“快了,快了,还有3米。”向导笑着鼓励道。我们一听,就又振作起来。谁知走了10个3米了,还没到山顶。向导诡秘的解释:“我说的是垂直距离。”呵呵,我们苦笑,原来是“望梅止渴”之计啊!
好在不久我们就到了一处平台,我以为这就是山顶了。顾不得欣赏风景,赶紧找个石凳坐下休息。因为此刻自己早已上气不接下气,汗流满面,连眼睛里都滴进了汗水。片刻之后发现写着“东峰”字样的石刻。我们又打起精神一一在这里拍照留念并请人给我们拍了几张合影。是啊,海拔1774米,是我们互相鼓励着一步步丈量上来的,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,怎能不留个纪念呢?
领队霞看到一个游客编了花环,而此刻那名游客正在请我们的人给她照相,趁此机会,她就急忙拿过花环,带在头顶拍照留念。她照完了,我也赶紧拿过来戴上,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拿着一束花过来说:“还有花呢。”我们喜出望外,我赶紧接过来。同学们还想出献花的剧情,着实热闹了一番。我拍完了,就叫“聪,来,我给你献花。”她笑嘻嘻的跑过来,我把花送给她并帮她戴上花环。后来聪把花献给苗,何哥把花献给霞……我们笑着、闹着、拍着照片,上山的疲惫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拍完照,我们向主峰前进。弯弯曲曲的山路两旁,长满了葱郁的树木,树下像韭菜一样旺相的草儿铺满地面,偶尔有黄的、白的、紫的小花零星的点缀期间。愈往上走,小路愈窄而且没有了台阶,全是微微潮湿的土路。踩在上面松软舒适,仿佛带着弹性,甚至觉得大地的真气都透过脚板传递到体内,令人身心俱爽。耳边除了我们的说笑声就是偶尔的几声鸟鸣。
路上何哥的鞋带开了,户外专家苗蹲下来手把手的教何哥系鞋带,我们在一旁围观、学习。当我想起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一温馨感人的画面时,鞋带已经系好了,没有拍上照片,我很是惋惜。
我们穿过一段幽深的密林后,期待已久的花园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。大片白色的花中夹杂着粉的、黄的、紫的等大小不一的花朵,它们在山顶的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向我们含笑致意:等你们好久了!花儿没有平原花的靓丽、妩媚、娇柔,却有着大山的粗犷、质朴、安然。穿行其中,似乎听到它们的低语:你来或者不来,我就在这里盛开……
不知道什么时候,聪手里已经采集了一大把各色山花,笑嘻嘻的想把这美景带回家。
我想起7月底游东北长白山天池的情景。我和友人从西坡上山,西坡共有1442级台阶,台阶两旁有护栏挡着,行人是断不可越过护栏的。路上也是山花盛开,只是花儿比起这里的纤巧了许多。不要说采花了,想踩在石头上照张相都不可以。只要你越过护栏,就有工作人员拿着小喇叭对你呼叫:那位游客赶紧回来!回来!
通过跟工作人员攀谈得知,这里石多土少,海拔又高,游客众多,花草能扎根生长实属不易。前几年因为管理比较松懈,游客总是跨过护栏亲近美景,采摘野花,日复一日,造成了接近天池一带路旁只剩下了干巴巴的石头。山雨还冲出了一道沟壑,险些危及好不容易铺就的山路的路基,而这样条件下植被的恢复需要漫长的岁月,所以长白山人把一棵草都看的无比珍贵。每百米就有一个人负责守护这些草、花。
想起这些,再看看嶂石岩蓊葱的树木,恣意盛开的野花,还有手捧花束甜美的笑着的我们,这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啊!
恋恋不舍的走过花园,又是一片茂密的树林,山路上有棵树倒下了半边,枝干横斜在小路上,形成天然的“拱门”。我们或攀缘或斜倚,争着跟它合影。此时走在最前面的福哥激动的喊话:“到了,到了,主峰到了!”我们惊喜的一窝蜂赶过去。先看到的是挂在树上的一个铁质的简陋牌子,上面写着“主峰”字样。我们看了看,有人开玩笑的说:就为了它呀,我们爬了这么久,流了这么多汗!一会儿我们下山时,把它挂在低一些的地方,给后来的游客节省点力气。”我们附和着“就是,就是。”
这时福哥又喊话了:“石碑,石碑,这儿还有石碑!”我们又涌过去,一个刻有“主峰黄庵垴”的石碑静默在这里。它守候着日出日落,历经着风雨霜雪,静候着八方来客,目睹着人世浮沉……它也是大山的一个生灵!看着它,再看看周围低矮的群峰,我们释然,我们兴奋,我们欢呼!雾在山中,我们在云上!“一览众山小”此刻有了真切的体会!
主峰海拔1794米,竟然只比东峰高20米,可我们却觉得走了有六七里路,这可真是山路弯弯啊。感叹之余,仍然是争着拍照留念。这时候,山中雾气急剧升腾,山风吹拂下迅速向山顶漫延、飞奔。我们担心天气有变,再加上时间已近14点,因此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,就开始往回走。
走不远,抬头见林中一树,枝杈纵横,很适宜拍照。于是乎我们欢呼着蜂拥而上,霞、英、我、何哥、路哥各自占据一枝,剩下的站在树前,争哥一边拍照一边窃笑:“一群猴子!”
从树上下来我才发现林中铺了厚厚的一层落叶,踩上去软绵绵的并且沙沙作响。想这树木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更迭、季节的轮回,才长成今天的模样!
我们一窝蜂沿着来路向山下走,速度似乎比上山快了许多。到达花园处,举目远望,那可真是:天高地阔,雾缥缈,人稀少。树茂花淡,路蜿蜒,风微寒。总之这里充斥着一种原始之美、野性之美、还有些许苍凉之美。我沉浸其中,真想化作这山、这树、这花,甚至是这里的一粒尘埃……
“回头看!”霞的一句话让我从冥想中回过神来。此刻她正举着手机准备给我和聪拍照。我们立马笑逐颜开。聪右手高举起花束,我接过路哥递过来的花束,用左手举起来,无法掩饰的兴奋表达了我们对同学、对旅行、对生命、对自然的热爱!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了霞的镜头中。
走出花园,走进密林。同学们从落在地上的种子辨别出了,这片树林是橡树林。不知什么时候霞从后面跑到了我们前面,在橡树丛中为我们拍照。出山前还给我们录了三次像,借录像的机会,我毫不犹豫的说出了我的心声:“霞,我爱你!”“雄赳赳,气昂昂,我们登上主峰凯旋归来啦!”“霞,我真的真的好爱你!”喜悦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快到售票处时遇到一个游客,他看我们手中拿着花束就问我们:“你们上到主峰了?”“风景怎么样?”我们给予肯定的答复后反问:“你没上到主峰?”“没有,我走了半天,看没什么景,距主峰800米的那个牌子上还有人写着”坑爹”,想可能前面也没啥看的,就返回来了。”我有点替他惋惜——别人随手写的俩字就让他止步于盛景前。一桶汗都流了,还在乎一碗吗?如果他有福哥的这句“都到这里了,能不上吗?上!”陪着,应该不至于跟主峰、跟花海失之交臂吧!
由此想,人生的许多错过有时就缘于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和自己的一念之差。不到终点你就永远不知道终点有什么。
我们下到售票处的平台时,天色变的更加阴沉。从山顶向下望,浓雾填满了山涧,先前望见的低矮的群峰以及依稀的房屋全都隐没在了雾中。我们不敢停留匆忙下山。因为要爬下天梯,手里不方便拿着东西。男生说把花扔了吧。可我说,带回去吧,献给素辰,他一个人在宾馆等待这么久,怪不容易的。于是路哥就勇担重任,拿着花束下天梯。下了天梯,到了我们放拐杖的地方,我却没有发现我的拐杖,想它应该是被哪位游客相中带走了。这时路哥毫不犹豫的把他的拐杖给了我。
不说谢谢,谢字太轻,不能表达同学间的深情厚意!我只是会永远记着那根拐杖助我下山,节省了我许多体力。
下山是最费膝盖的。下台阶的过程,玉英试了试倒退着下很轻松。在她的建议下,我也试了试,果真不错。于是我就一手扶栏杆,一手拄拐杖,轻松的下了一个又一个台阶。不久我们就来到接近第二个平台的小摊前,廷、娟、凤三个没上主峰的早已等在路旁并鼓掌欢迎我们归来。先行下来的聚辉把手里的鲜花交给廷和娟,廷把花献给霞,娟把花献给我。别说,手捧鲜花还真有一种载誉归来的美好感觉!
我们14人高高兴兴的前往缆车下山处。路上我们看到一大片松林,细高细高的而且笔直,整齐划一。再往前走突然看到几棵枯死的松树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下,心中怜惜又疑惑。细观之却发现,树倒之地是山雨冲出来的一条水道。从山顶一直延伸到这里,再到山下。水道中全是枯死的树木、裸露的盘根错节的树根及石块。看着这旺盛的和枯死的松树,不禁感慨:一样的种子,一样的生长环境,只因所处位置的不同,就有了不同的命运。位置很重要,而有些位置可以选择,有些却是注定的……
继续前行,缆车始终不见踪影,路仿佛没有尽头。来到一游客休息处,一位妈妈看到我手中的花束,请求让她女儿捧着花照几张照片,我欣然应允。丫头乖巧的接过花束,对我说着谢谢。然后摆几个造型,很是可爱!照完了,我拿了几支花送给她,她有些喜出望外,不停地说着谢谢!我也开心,因为赠人鲜花,心留余香。
当终于到达坐缆车处时,我已疲惫至极,一步路似乎也走不动了。先行到达的领队已经为我们买好了票,我们直接上了缆车。从缆车看过去,重重山峦,层层峭壁,绵延不绝,煞是雄伟壮观!墨绿的植被与淡红色的山体错杂交叉,像是给山穿上了一件动态的外衣。望望山顶,看看车下,有些眼晕,想这要是掉下去,那可真就是粉身碎骨了。越想越怕,以至于不敢睁眼看了。闭上眼心里又不甘,又想多看一眼山中风光。于是又悄悄的睁开眼睛。缆车行到风口,有点晃动,吓的又闭上眼睛。就这样战战兢兢的赏着风景下山。缆车落地的那一刻,心也跟着落了地。
回到宾馆已经是下午3点。我和聪拿着花,一起献给胡哥。起初他还有些不好意思,当我们说明心意之后,他才觉得应该收下。
吃饭的时候,他坐在我旁边,说自己实在饿的不行了,见我们还没有回来,就自己先吃了点饭。老板娘见他一人吃饭吃惊的问:“就你一个人先下山了?”当她知道实情后,有些不解。是啊,她怎么会理解, 我们集体在山中揽胜,重情重义又敦厚的胡哥一人留守宾馆,只为一份25年的同学情!
我们匆匆吃了碗大锅菜,然后拿上行李踏上归程。纵有依依不舍,却总有与君一别!午后4点钟,我们四辆车一起发动,驶离嶂石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