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首唐诗,
都是鲜活的游历图,
诉说着大唐的故事;
每一位诗人,
都是资深的旅行家,
记录着盛世的情景。
诵一首诗歌,赏一个景点,
还有相关的历史故事,
有趣、有料、有成长,
让孩子足不出户,
即可游遍三山五岳,
不必死记硬背,
就能轻松学会唐诗三百首~
点击上方绿标收听
风
朝代:唐代 作者:李峤
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
李峤,(645~714) 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的生卒年,新旧《唐书》均无记载,根据《通鉴》推断,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(645),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(714)。
李峤少有才名。二十岁举进士。初为安定县尉,累迁给事中、吏部尚书、中书令。刚直廉正,因触忤武后,贬为润州司马。后召为凤阁舍人。一生崇尚节俭,反对铺张。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,但未被采纳。在文学上造诣很深,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,前与初唐四杰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相接,中与崔融、苏味道齐名,和苏味道、崔融、杜审言合称“文章四友”,后被尊为“文章宿老”。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,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,词新典丽,而内容较为贫乏。有集五十卷,已散佚,明人辑有《李峤集》,《全唐诗》中有其作五卷。
风穿过茂密的树林,
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;
经过草地,
能催开早春时节的花朵;
掠过江河湖海,
能掀起千尺巨浪;
刮过青翠竹林,
能把万竿竹子吹得歪歪斜斜。
也可以这么译:
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,
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。
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,
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。
1、解落:吹落,散落。
2、三秋:秋季,一说指农历九月。
3、能:能够。
4、二月:农历二月,指春季。
5、过:经过。
6、斜:倾斜。
唐代李峤、苏味道、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。山上景色秀美,一片葱郁。等及峰顶之时,一阵清风吹来,李峤诗兴大发,随口吟出了这首诗。
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,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。这首诗通过抓住“叶”“花”“浪”“竹”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,间接地表现了“风”之种种形力、魅力与威力: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,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,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,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。全诗四句两两成偶,以“三”“二”“千”“万”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,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。如果把诗题盖住,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,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。风是无形的,风又是实在的,我们看不到风,却能感受到风。秋风能扫尽落叶,春风能催开鲜花,风能激起千层浪,风能吹得万竹斜。看不见、摸不着、闻不到的“风”在作者笔下,变得形象生动,读后仿佛满纸是 飒飒的风声,似乎手可以捧、鼻可以闻、耳可以听。
风无形,空气流动形成风,但它又是有形的, 一阵微风掠过,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,花儿在风中摇曳着,变着法儿撒欢儿,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,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。
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,当它欢欣的时候,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,春天来临的时候,风过千山秀、二月春风似剪刀,春风拂拂,像“飞天”的裙裾在梳理着,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,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,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,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,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。
当它发怒的时候,过江卷起漫天狂澜,有苏轼的《赤壁怀古》来证明: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它引发海啸,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,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,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,狂笑着,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,视自己为一列战车,而世上万物如螳臂。
当它悲哀的时候,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,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,似小孩在哭泣,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。
风是神奇的,风是千变万化的,风是柔弱的,风又是强悍的。敏感的风,多情的风,凄婉的风,千姿百态的风,你是人类的朋友,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,风,你让人不得不爱,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。
李峤这个人在当时,可是比李白、杜甫要有名气的多了!而且文章在武则天时期,也称为“大手笔”!每次的诗作,常常“冠绝当时”。把李峤的诗作,配成乐曲,在宫廷里面演唱也是常有的事情,甚至在李峤身后,仍能够感动皇帝。唐明皇听了李峤作的水调奏歌,不禁潸然泪下,问左右:“这是谁作的词?”,左右答道:“是李峤。”唐明皇赞叹道:“真是一位大才子啊!”
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,与苏味道并称“苏李”,又与苏味道、杜审言、崔融合称“文章四友”,晚年更被尊为“文章宿老”。他写有咏物诗120首,自风云月露,飞动植矿,乃至服章器用之类,无所不包。虽刻意描绘,以工致贴切见长,但略无兴寄。他历仕五朝,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,,其人品多受诟病。史家评价,贬抑居多。 李峤与张德裕、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。张德裕与刘宪慑于来俊臣淫威,明知是冤案,却不敢如实上奏。李峤道:“孔子曰:‘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’我岂能明知狄公负冤却不为他申明冤屈。”他上奏为狄仁杰伸冤,结果忤旨被贬。他在武则天晚年时,又与桓彦范先后上奏皇帝,,最终得到皇帝的批准。
唐高宗死后 ,太子李显即位,是为唐中宗。因为与唐中宗不合,武则天不久将其废为庐陵王,改立四子李旦为帝,是为唐睿宗。690年,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,废唐睿宗,继皇帝位,改国号为周,史称武周,定都洛阳,改洛阳为神都,降李旦为皇嗣,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。
神龙元年(705年),,逼迫武则天退位,李显复位,恢复了大唐国号,李旦被立为相王。唐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、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,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先后被流放或诛杀。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,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。
在景龙四年(710年)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,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,是为唐殇帝,并欲加害相王李旦。李旦之子,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,,诛杀韦皇后、安乐公主及其武氏残余势力,拥立李旦复位。
唐睿宗复位后,其妹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。延和元年(712年),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,是为唐玄宗。次年,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,党羽或杀或逐,结束了政斗。
赞皇境内南部的天台山,东部的五马山,西部的嶂石岩风景区、棋盘山、锁云湖等旅游景点和坛山避暑岩、周穆王“吉日癸巳”碑、李左车城、韩信拜将台、唐李德裕书院、治平寺石塔、李氏墓群等名胜古迹。
赞皇县人杰地灵,文化底蕴深厚,自隋开皇十六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,是世界教科文组织中国地名组命名的“千年古县”。 在唐代,李吉甫、李德裕等六人先后出任宰相,有“唐相故里”的美誉。
每天诵读三分钟,
打好语文基本功,
一起带着孩子读唐诗,学历史,游名胜,
让孩子在诗词中游历中华。
成长路上,有诗,也有远方!
▼扫码关注,不再错过精彩!▼
点击阅读原文领略更多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