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一步分析不同人群在旅行中的消费行为差异,蚂蜂窝得出了更多与常规认知大相径庭的有趣结论。
在男女游客购物消费差异方面,报告数据显示,女性游客的购物消费总体金额占比虽高,但男性游客的人均购物消费金额是女性游客的2倍,“买买买”不再是女人的专利。
细分境内购物消费数据来看,女性游客虽然是购物的主力军,总购物消费额占61.7%,高于男性游客,但却仅胜在消费人数上,女性游客的境内年人均购物消费额不到男性的一半。
境外方面,女性游客的总体购买力不容小觑,购物消费额占比高达80.7%,但女性游客人均购物消费仅为4780元。男性游客人均购物消费已达到5200元,相当于在旅途中购买了347瓶大宝SOD蜜,或15支大牌唇膏。
报告同时指出,在男女旅游消费差异上,女性虽然愿意做更多的事前功课,参考各种购买推荐信息,但在实际购物时更容易冲动消费。相比之下,不太热衷于购物的男性,虽对“货比三家”不太重视,在消费时却更加谨慎和理智。
除了男女差异,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特征也显示出有趣差异。
掌握海量信息的青年人明显更加精明,中年人尽管不熟悉最新的消费信息获取渠道,但相比青年人更加慎重和冷静,不容易冲动消费。老年人相对更易跟风,做出消费决策时更加依赖熟人推荐。
年轻人虽已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,但“银发经济”也同样不可忽视。大数据显示,50岁以上游客拥有超高的消费能力,年旅游购物人均花费达4870元,高于中年人,打破了人们以往对老年人爱储蓄、宅的认知,他们有很强的消费意愿,且乐于享受。
数据还发现,老年游客更热衷于购买具有升值潜力并可以传承的商品,在购买贵重珠宝首饰、手表时,比其他两代人更舍得花钱。
城市消费差异方面,一线城市消费者仍是境外购物消费的主力军,他们在消费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。尤其是上海游客,按照消费人数去排名时,上海在6个购物场所的消费总额都排在首位。
出人意料的是,在大多数消费场景下,二线城市游客的人均消费能力已超越北上广深。基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、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等原因,二线城市的“土豪” 们才是真正在商店里“一掷千金”的人。
从境外购物数据来看,东北三省和江浙的游客的购物人均购物花费最高,拥有强劲的购买力,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占据9席,一线城市未能跻身前十。
同时,对住宿和餐饮最为挑剔的是昆明游客。美食与住宿人均消费排行榜中,昆明游客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,可谓最为讲究的旅游人群。